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
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获悉,为推动我省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有序推动重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等7方面20条举措。
《意见》提出,到2027年,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明显改善、能力显著提升,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一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共建园区,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特色消费品等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材料、能源化工、汽车、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
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在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方面,《意见》提出,要将四川丰富的水风光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积极承接发展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能效、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大力承接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和锂电材料及电芯制造产业。承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持续打造以成都为中心,川东(达州、南充)、川南(宜宾、泸州)、川西(雅安、乐山)、川北(德阳、绵阳)协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集群,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培育全国大数据产业重要增长极。聚焦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深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承接发展下游钒钛高端制品、功能材料、特色零部件制造产业。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意见》鼓励成都平原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承接引进一批技术溢出明显、渗透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依托川藏铁路建设,承接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等产业。鼓励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等高技能人才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有序承接绿色食品、轻工纺织、绿色家居等消费品产业和就业需求量较大的电子产品加工产业,培育特色产品优势。
此外,要做实做细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保姆服务机制,在土地、资金等要素、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依法落实税收政策。
有序推动重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
鼓励成德眉资四市合理分工
在有序推动重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意见》提出,支持成都都市圈建设国家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物资储备中心,优化力量布局,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鼓励成德眉资四市合理分工,合作共建产业平台,形成紧密产业协作关系。有序疏解成都市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等功能和设施。德阳、眉山、资阳发挥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推动成都、德阳共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加快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融合发展,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促进成都东部新区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
以绵阳和乐山为支点,重点承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锂电材料、精细化工、大数据等配套产业,支持成都市、遂宁市、雅安市、眉山市联动打造锂电产业发展带;以宜宾—泸州组团为支点,重点承接具有产业基础的电子信息、优质白酒、动力电池、节能环保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无人机及通用航空、汽车零部件、天然气化工等优势产业。以南充—达州组团为支点,重点承接具有资源禀赋的能源化工、食品饮料、汽车汽配、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丝纺服装等特色产业。
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
在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意见》将各地区分为脱贫地区、革命老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四类提出具体举措。
针对脱贫地区,《意见》提出要通过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引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川投资兴业,有序引导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轻工产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脱贫地区梯度转移;
针对革命老区,《意见》提出要支持巴中等有条件的地区承接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有序承接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等优势产业;
针对资源型地区,《意见》提出要支持攀枝花、甘孜、阿坝、凉山、广元等资源型地区引进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优质企业,承接发展清洁能源、钒钛精深加工、先进材料、稀土综合利用、装配式建筑等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推动资源能源就地加工转化,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
针对老工业城市,《意见》提出要推动自贡、内江等“8市1区”老工业基地用好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机遇,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再造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新优势。
此外,在促进产业承接开放合作方面,《意见》还提出,要发挥川渝两省市要素成本、市场和通道优势,推动川南渝西地区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承接补齐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消费品、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特色优势产业链,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试验区;要推动符合产业导向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和跨国公司总部、功能性机构落户四川,加快推进1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