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产久射久精国久品区_樱桃私人影视剧免费韩剧qa_亚洲已满18点击进入久久

四川省优质校建设计划项目验收专题网

省政府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省政府信息 > 正文

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沈教轩 发布日期:2024-11-18 点击数:

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相关图片」

电子科技大学师生在学校机器人研究中心讨论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相关图片」

四川农业大学着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图为动物科技学院学生参加学校本科生专业技能比赛。

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相关图片」

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皮影戏表演技艺。

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相关图片」

甘孜州巴塘县学生在课间活动中跳起欢快的弦子舞。

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相关图片」

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学生学习直升机绕机检查知识技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四川是教育大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2万所,在校生1595.18万人,专任教师101.20万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豪迈跨越,保障每一个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让人人都能因教育而“出彩”,是新时代赋予四川教育的重大命题。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征程上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四川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高校讲党课和思政课,打造“红润杏林”“格桑花”等30余个青年宣讲品牌,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育人生态。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连续五年印发高校党建年度重点任务。实施民办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计划,扎实推进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现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选派全覆盖并逐步优化,推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共建,提前一年完成全省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改革。全省各地各校通过强化政治建设,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固本培元铸魂育人,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课程思政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23所高校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配齐率分别达101.07%、103.8%。建好用好“一站式”学生社区、易班社区等,推动高校学生社区由生活场域向文化、教育场域等转型升级。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三全育人”机制持续完善——持续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将道德教育、师德养成与专业学习教育并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贯穿学生在校的“适应期、成长期、发展期”三大阶段;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把航空报国精神融入人才教育观,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构建起航空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各高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深入推进,“三全育人”融入立校办学、教书育人全过程。

“五育并举”体系不断健全——举办“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全省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成都市、凉山州成为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盟,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持续上升。18个省级部门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打造“说句心里话”活动品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建设劳动教育实验区5个、实验校50所,建成“四川省绿色学校”7703所。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实施中华经典诵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两大工程”,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学前学好普通话2.0”行动计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既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四川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职业发展到追求梦想,四川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在推进教育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公平、制度政策公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美好期盼的迫切需要。

夯实基点,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将“支持建设公办幼儿园”列入省级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双减”改革,校内减负提质有效落实,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规定要求;举办“课堂教学大比武”“基础教育精品课”“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科学家百人千场进校园”等活动,37个项目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减少93.73%,义务教育阶段参训学生减少89.8%;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收费全部实行政府指导价,较“双减”前降低约80%。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学校优化布局调整,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和集团化办学,划分义务教育学区732个,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制度机制,规划创建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1000所,全省大班额、大校额及小规模学校大幅减少。启动实施“网链共享计划”,构建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四川云教”直录播课堂惠及偏远、薄弱学校2200余所、师生50万余人。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校对校”对口帮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健全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提质融合发展——

强化职业教育法治保障,颁布实施《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整合资源成功设置省内首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省内8所高等职业学校入选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学校,立项建设22所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50个高水平专业群。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省级“三名工程”建设,立项建设90所名校、180个名专业和90个名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四川省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创新校企“双激励”机制,投入省级专项资金20亿元立项打造50个省级产教融合试点项目。成都、德阳、宜宾培育建设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

高扬龙头,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对标竞进、争创一流”工作持续深入,727项对标指标中有661项取得明显进展。“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分层分类建设39所高校162个学科,19所高校超100个学科进入全球高水平学科行列。2023年以来,四川省新增人工智能等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47个,撤销专业64个,引导高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立项建设100个重大教改项目和21个重大教改培育项目,完成1558项省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截至2023年底,省内3所高校获批新一轮审核评估全国首批部省协同试点高校并完成试点,7所高校通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4所高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929项,组织171所高校院所120万余人次30万余个项目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全国金奖15项、银奖32项、铜奖103项。

建强队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

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省委、省政府在保障上优先投入、在需求上优先满足,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63所院校开设师范类专业点363个,教师教育实现新跨越;出台教师培训“1+5”管理制度,体系化构建教师培训工作机制;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督促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要求,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安心”工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社会氛围。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四川教育改革开启了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破题,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

用心用情促就业,深入推进“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高校“一把手工程”,组织高校相关负责人到省外集中访企拓岗,探索构建“二级院系主要领导—学校校长、书记—省级教育部门”三级式访企拓岗工作模式;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有残疾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创业帮扶行动。实施“红黄牌”制度,对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较低的高校实行“黄牌”提示,引导和促进高校把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统筹谋划,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更加契合。2018年以来,全省历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85%以上。

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专升本改革等招考改革,持续推进自学考试“1+X”改革和成人高考改革,不断优化非学历考试组织管理,发展动能持续增进。实施国家、地方、高校三个专项计划和国家优师计划,结合省情开展乡村振兴、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省属高校帮扶、免费医学定向等专项招生,有效拓宽四川省农村地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家庭考生升学渠道。

夯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基础底盘,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着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天府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机制,开展“大中小学”“本硕博”纵向贯通培养改革,建设首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9个。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有组织开展科研攻关,面向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实施一批前沿性的基础研究项目,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和关键配套产品,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高校科研有组织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大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利创造和运用机制,促进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5年来,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四川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成效:19所高校超100个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新增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405个,高校建设了全省60%以上的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平台,集聚了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牵头获得近90%的自然科学技术奖励,技术转让合同和经费居全国前列;全省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56.75%,每年留川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当年参加工作人数的比例均超过70%。教育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协同推进成都大运会圆满成功举办,与世界知名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1700余对,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60个,持续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不断壮大四川教育“朋友圈”,全省高校累计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生1.5万余人,“留学中国·学在天府”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奋楫扬帆行致远,笃行不怠启新程。全省教育系统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深化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的认识,写好“教育改革、高质发展”四川篇章,奋力答好“服务社会、助推发展”历史答卷,努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全省发展之基。(沈教轩?图片由四川省教育厅提供


涞水县| 塘沽区| 陵水| 迁安市| 内丘县| 临武县| 肥东县| 来安县| 平利县| 遂昌县|